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0.9%,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7%,特别是近两年患病率明显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硬化、狭窄、闭塞,造成血供障碍,导致发生足部溃疡及坏疽。WHO将其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破坏。
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达到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最终只能截肢。
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缺氧的环境诱导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供,从而达到改善肢体缺血、治疗糖尿病足的目的。
MSCs作用机制
①研究发现,MSCs 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免疫调节,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
②MSCs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病灶组织血流,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③MSCs的多向分化功能,可以使其分化为内皮细胞和角化细胞,参与损伤修复。
临床案例
案例一:研究者共纳入8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采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和局部注射UCMSC,静脉注射和局部注射均为2次,每次间隔2周。随访结果见表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案例二:陈等人对确诊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自体BMSCs移植,采取在患肢及足部肌间隙多点注入法,术后监测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等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量也有所增加,且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随访并无不良反应出现。
案例三:Lu人对41例2型糖尿病双侧危重肢体缺血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四肢肌内注射BMSCs,注射后6周溃疡愈合率明显升高,随访24周后,无痛行走时间、踝臂指数、经皮氧分压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明显改善,并且没有注射相关的不良事件,表明BMSCs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灌注和促进足部溃疡愈合有效。
总 结:经干细胞治疗后,患者下肢麻木、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缓解,且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干细胞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足部症状,并且没有免疫排斥反应,风险小,具有可重复性,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向。
说明:本文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