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国内团队首次揭示了干细胞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一五零生命

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治疗

新突破!国内团队首次揭示了干细胞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09 浏览次数:326次

近日,国内研究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据了解这是国际上首次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NCT04014166)。


干细胞治疗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病因是免疫耐受失衡,导致血小板破坏加速和血小板生成受损,ITP临床表现包括巨核细胞成熟停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难治性ITP是指多次治疗失败的ITP患者(包括TPO-RA、利妥昔单抗、脾切除后无反应或复发),这些患者的出血症状更加严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死亡率增加。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该试验共纳入了18例难治性ITP患者(男3例,女15例),其中剂量递增期患者12例,剂量扩展期患者6例,年龄30~50岁,中位病程73个月。15例患者接受过5种以上常规治疗,10名和13名患者分别接受过脾切除术和利妥昔单抗治疗。

方 法:获得每位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后,在剂量递增阶段,符合条件的患者被依次分为三个不同剂量组(0.5*106/kg组,n=3;1.0*106/kg组,n=3;2.0*106/kg组,n=6),每周输注一次UC-MSCs,共输注4次。最后研究者根据剂量递增阶段的实验结果,确定扩展期患者的最佳剂量。


临床试验


结果:①安全性分析(表2):术后13例患者经历了疲劳、血胆红素升高、尿酸升高等副反应,经过短期干预后恢复/自行恢复;3例患者出现3级出血表现(胃肠道出血、月经量多),这些都被认为与血小板减少有关;1例患者出现了3级不良事件,学术和伦理委员会专家将其确定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


临床试验


②效果分析(图2):术后8例患者达到了血小板反应(R,定义为血小板计数≥30×109/L,与基线计数相比至少增加2倍且无出血),其中5例患者处于剂量递增阶段,3例患者处于剂量扩展阶段,总体缓解率为44.4%(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中位累积缓解持续时间为6.5周。

③UC-MSCs药代动力学分析:共有8例患者接受了药代动力学测定,所有患者的外周血在30分钟开始检测到SRY基因,并且在大多数患者中可持续4小时;输注后8小时,血液中未检测到人类特异性序列,表明通过静脉输注UC-MSCs在外周血最长停留时间为8小时。

④体液免疫原性分析:对12例患者细胞输注前后的抗药物抗体(ADA)分析发现,在任意时间点均未检测到ADA,这表明UC-MSCs输注后患者体内未发生ADA。

总 结:该研究是首个评估UC-MSCs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并且取得了44.4%的总体缓解率,这表明UC-MSCs为难治性ITP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案。鉴于本研究的样本量和扩展剂量有限,未来需通过更大样本量和更高输注剂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1Liu, Y. et al. Deciphering transcriptome alterations in bone marrow hematopoiesi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ignal Transduct. Target.Ther. 7, 347 (2022).

2Provan, D. et al. Update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Blood Adv. 3, 3780-3817(2019).

3Miltiadous, O., Hou, M. & Bussel, J. B. Identifying and treating refractory ITP: difficulty in diagnosis and role of combination treatment. Blood 135, 472-490(2020).

4Yunfei Chen.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prospective, single arm, phase I trial. doi:10.1038/s41392-024-01793-5.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