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治疗

案例 | 输注12次自体成纤维细胞后,患者口干、眼干、乏力等症状显著减轻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20 浏览次数:315次

近日,《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发表了一项关于再生成纤维细胞(rFib)治疗干燥综合征(SS)临床试验。研究显示,一名SS患者静脉输注12次自体rFib后,双下肢紫癜恢复正常,口干、眼干、乏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疲劳、关节痛、肌肉痛和龋齿等。SS组织学特征包括泪腺和唾液腺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涉及CD4 + Th细胞,CD8 +细胞毒性T(Tc)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

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有效治疗SS,但同种异体MSCs疗效受不同细胞供体的差异性影响,很容易被接受者免疫系统清除,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rFib是通过化学重编程技术从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得的一种新型MSCs(图1A)。在该研究中,我们报告了SS患者静脉输注自体rFi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细胞治疗


患者概况:2017年患者脚上出现小红点,2018年出现口干、眼睛干涩,下肢偶尔出现红点,2021年长时间站立后双下肢出现大面积瘀伤,测试显示抗SSB抗体阳性,唇腺活检显示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超过50个细胞/4mm2,这些发现证实了SS诊断。

方  法:2021年5月开始,该患者接受了10 次UC-MSCs治疗,但紫癜、口干和疲劳等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5月,经昆明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知情同意后,从患者身上采集皮肤成纤维细胞,将其重编程为rFib。

2023年10月开始,该患者接受了12 次自体 rFib 静脉输注。前四次每周输注一次,后八次每4周输注一次。前七次输注的细胞数量为5 × 107。由于临床试验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最后五次输注中细胞数量增加到7.5 × 107。图2展示了该患者治疗进展。


干燥综合征临床试验


结  果:①身体状况改变:输注4次rFib后,患者口干舌燥、眼干症状缓解,下肢很少出现大面积紫癜(图3H)。输注12次rFib后,患者唾液分泌增加,不再需要半夜起床喝水,能正常分泌泪水。

她感觉整体更强壮,双腿放松,能够徒步爬5公里山而不感到疲倦。另外,双下肢的紫癜痕迹也逐渐消退(图3I),到2024年11月,双下肢的紫癜已完全消失(图3J)。


干燥综合征临床试验


②血清指标变化(表1):细胞因子在S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rFib治疗前以及治疗4次和12次后测定了血清中12种相关细胞因子。使用自体rFib之前,除干扰素-α(IFN-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所有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尤其是促炎细胞因子IL-1b、IL-6和IL-17a,以及趋化因子IL-8,其水平比正常值高出10倍以上。

输注四次rFib后,IL-1b、IL-17a和IL-8水平下降,其它细胞因子水平与输注前相比有所升高。输注12 次rFib后,7种细胞因子(IFN-a、IFNg、IL-10、IL-1b、IL-5、IL-8、TNF-a)恢复到正常水平。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SS关键炎症标志物。在该病例中,输注自体rFib前ESR为36 mm / h,输注4次后降至31 mm / h,输注12次后进一步降至25 mm / h,表明rFib的输注可以有效降低ESR。


干燥综合征临床试验


③体内免疫细胞变化(表1)和安全性:输注rFib前,患者血清中NK细胞比例降低,B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输注后,NK细胞水平恢复正常,而B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临床试验期间,患者输注rFib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总  结:该项临床试验表明,自体rFib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来帮助治疗SS。

虽然该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治疗时间有限,并且目前关于自体rFib治疗SS的机制研究较少。未来需要更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以探讨自体rFib治疗SS的机制与疗效,从而为更多SS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参考资料:

Zhao-Xia Ma, Xing-Fei Wu, Li Cao, Cheng-Yan Jiao,Dai-Ping Ma, Yun-Hui Zhao, Zhi-Xing Yang and Min Hu.Regenerative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autologous skin tiss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jögren’s syndrome: a case report.DOI 10.3389/fimmu.2025.1529883.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